竣工财务决算评审是政府投资管控体系的“守门员”,可有效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为后续资产管理筑牢根基。今年1—10月,我市累计完成竣工财务决算评审14项、同比增长27%,评审金额达10.98亿元、核减4021万元,提前完成年度任务,评审质效显著提升。
一是分类施策,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针对疑难问题,妥善处理常州市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市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工程等“硬骨头”项目,实现历史遗留全部“销号”。针对存量项目,一体推进支出预算标准研制和竣工决算项目评审,重点推进陈列展览类和基础教育类项目,完成常州博物馆新风系统改造项目、庄蕴宽故居修缮工程、常州市清潭中学(南校区)原址翻建工程等项目。针对常规项目,对新达到竣工财务决算评审条件的项目实行应评尽评,确保不形成新的存量。
二是流程优化,合力提升评审效率。细化竣工财务决算评审送审资料清单要求,从源头规避因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导致的退卷、补卷情况。实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双轨评审模式:对送审工程投资额大于500万元的项目,按一般程序聘请第三方机构协助评审;对送审工程投资额小于或等于500万元的项目,则按简易程序分批归集集中评审,确保“大项目审精审细、小项目审快审准”。所有项目均安排专人全程对接各方,传达评审要求、政策依据,确保一般问题“线下当场答复、线上24小时内回复”,重大争议问题及时开展多部门共同研判,有效保障难点及时解决。
三是科技赋能,智慧评审全程可控。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依托评审信息系统持续深化智慧赋能,针对前期用户反馈的功能需求,持续完成系统多模块升级。完善网上资料报送,改变了以往纸质文件“层层传递、耗时费力”局面,实现全流程线上留痕、规范管理。上线智能预警模块,建设单位与主管部门可通过专用账号,随时“可视化”查看项目评审所处阶段及下一步工作提示,对异常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过信息系统和手机短信接收提醒,确保项目管理更加规范、财政资金更加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