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政动态 >> 本局动态 >> 内容
 
常州财政用好一事一议“小资金”撬动乡村民生“大实事”
发布日期:2025-09-22    来源:财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作为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的关键抓手,切实解决农民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近日,省财政厅下达2025年第三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我市获得绩效奖励资金200万元,彰显我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显著成效。

一是政策引领,“多元化”投入筑民基。充分发挥财政奖补“四两拨千斤”作用,建立“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组织添一点”多元投入机制,有效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十四五”以来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投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近2.23亿元,撬动集体经济投入及社会捐助2.25亿元,带动村民筹资302万元;2025年预计总投资1.94亿元,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显著,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切实减轻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负担,政策红利充分显现。

二是机制创新,“点单式”服务应民需。构建“群众点单+政府接单”双向互动机制,通过“村级民主议事—乡镇(街道)初审申报—市区核查筛选”流程,广泛收集群众在环境卫生设施、小型水利设施、道路桥梁修建、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核心诉求,同步走村入户调研项目可行性,优先将群众期盼强烈、实施条件成熟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十四五”以来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实施完成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文体活动室等一事一议奖补项目859个,覆盖43个乡镇(街道)、惠及54万农民;2025年我市已立项一事一议项目210个,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成果。

三是清单管理,“全周期”管护提质效。施行清单化管理模式,建立项目“储备—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管护”全周期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事前、事中、事后“三公示”,确保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全程公开透明,主动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构建长效管护机制,项目验收后同步移交村委、签订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着力破解“重建轻管”问题,确保项目长期惠及广大农民。科学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将奖补资金与项目建设质量、实施效果、群众满意度挂钩,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性循环。

 
 
主办单位:常州市财政局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14楼    联系信箱:sczjb@changzhou.gov.cn    网站地图
电话:(0519)85681812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仅处理门户网站纠错问题)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10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