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市锚定“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任务目标,通过建库培育、对标行动、政策调整“三管齐下”,加速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向“小巨人”进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71家。
一是精准筛选,构建“重点省专”培育库。聚焦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28条优势产业链,围绕工业“六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对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条件,精准遴选180家左右成长潜力突出的企业,构建重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同时提供申报辅导、政策解读等个性化服务,全面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赋能培育库企业快速成长,向行业“小巨人”迈进。
二是补短锻长,实施“两化一提升”行动。对标专、精、特、新、链、品六个维度指标,引导培育库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两化一提升”专属项目实施计划和绩效目标。通过精益化管理优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新增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数量”等指标;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新增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持数”等指标,争取承担“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等;通过创新力提升优化“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新增与主导产品相关的I类知识产权数量”“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等指标,鼓励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等。
三是破局思维推动政策适应性调整。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破局思维,优化资金支持方式,将原来实施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奖励调整为“重点省专”企业绩效奖补,即项目实施期结束后,基于多维度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分档择优给予优质企业最高30万元奖励支持,预计年度资金节约率高达70%以上,可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