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聚焦“1028”产业体系建设,瞄准机器人产业链,强化财政资金战略引领作用,以创新资本运作赋能产业升级,通过构建多层次政府投资基金矩阵,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基金矩阵支撑驱动创新发展。立足“金融活水润泽硬科技”核心理念,构建“1+3+X”立体化基金矩阵。以龙城科创发展基金为一级母基金,联动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江苏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三大二级母基金,通过“直投+子基金”双轮驱动,引导近20支市场化子基金重点投向机器人产业链相关领域,累计为40余家机器人链上企业注入资金超8亿元。下一步,将用好用足现有基金力量,联合省战新母基金丰富省市共建基金体系,不断培壮基金丛林。
二是多维发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联合民营投资机构、国有企业平台等多方主体,设立科教城产业投资基金、工业转型基金、方广基金等市场化子基金,重点投向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设备应用等领域。投资版图覆盖视觉芯片、伺服系统、动力电池等上游核心部件,中游整机制造及下游系统集成全产业链,重点培育富兴电机、铭赛机器人、金石机器人等本土标杆企业,同步投资云深处科技等域外科技新贵,构建覆盖“关键零部件—整机生产—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态。
三是生态赋能激发链式发展效应。通过资本纽带串联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被投机器人链上企业中,常州本地及在常落地项目的企业占比超60%,其中培育上市企业2家、独角兽(含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瞪羚企业11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次培育格局。基金投资有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攻关与成果共享。持续完善“基金+园区+项目”联动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基金投资精准对接,吸引社会资本共建产融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