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资评审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关键一环,也是财政部门落实“当家”思维、做好“管家”工作的有效抓手。市投资评审效能中心持续加强对“532”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市级重大项目、基本民生项目的过程跟踪评审服务,强化“项目+资金”双监管。
一是实行“包干制”,提升评审“精服务”。对“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等6个整建制项目,委派党员业务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按照“周询问、旬通报、月报表、季抽查、年测评”工作制,提升全方位评审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底,累计出具评审成果456项,给出意见建议308条,累计开展支付抽查(备案)222次、涉及金额13.75亿元。连续两年开展过程跟踪评审满意度调查,反馈结果均为100%满意。
二是抢抓“关键点”,严把资金“总阀门”。通过每月组织现场勘查、评审沟通协调会,每季度实施支付抽查,严格把控“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和设备购置标准、提高功能区域建设档次”等情况,筑牢资金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已完成“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等5个整建制项目跟踪评审,根据截止至完成竣工验收时概算执行情况,较批复数节约近8600万元,均未发生“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现象。
三是建立“弘+” 阵地,当好政策“传声筒”。紧扣“党建统领+财政治理”时代命题,聚焦投评中心参与的市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在“弘尺”党建品牌效应下,构建“弘+”党建工作与评审业务融合党建阵地,定期组织“评心实审”服务小队开展咨询服务、政策宣讲等服务,做到进项目、问需求、讲政策、解难题。以“弘+”阵地为“哨所”,加强一线调研,针对难点问题提出专业建议,持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