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常州市财政局聚焦“532”发展战略,树牢“大财政”理念,以财政领域关键改革为抓手,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为“万亿之城再出发”的首年,多项指标实现领跑,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7.8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连续两年苏南第一;税收占比84.1%、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左右,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全省第一,为全市在“十五五”良好开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写下生动注解。
一是资金基金共驱产业创新,释放创新主体发展潜能。聚焦新能源产业“主战场”,2024年安排政府科创资金超100亿元,围绕打通企业、项目、人才、技术、资本壁垒,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耐心资本”,以产业基金矩阵破题,打造集聚效应,“1+3+X”基金矩阵累计投资项目470余个、形成产业子基金总规模超370亿元;累计招引项目50余个、在常投资总额超340亿元。省市携手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全省首支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推动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常州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连续三年位居首位,被工信部授予“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
二是财金协同支持财源建设,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沃土。统筹运用减税降费、财政补贴、贴息支持等手段,强信心、扩需求、稳增长打牢增收基础。2024年,出台十余项“两新”政策实施细则,统筹各级各类资金,开展多类促消费活动,兑付“两新”政策资金超12亿元,其中撬动汽车和文旅消费超60亿元,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强化政银协同联动,2024年常州“设备担”投放总量居全省第一,企业换购新设备、扩能增效的热情激增。新设“龙城设备贷”财政贴息政策,给予2024年贴息贷款总规模50亿元,全市设备购置更新奖补资金超3亿元,惠及125个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技改投入72亿元。落实阶段性税费优惠近130亿元,真金白银助企加速发展。
三是惠企服务激活经济活力,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创新探索“政策找人”“免申即享”,资金“一键直达”新机制,提高惠企速度。推动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省内探索推动全市范围的财政资金“直达快享”改革。2024年,“直达快享”服务专区上线政策事项已增加至160余项,全年兑付资金超87亿元,惠及企业8.07万家次、个人94.16万人次,财政资金拨付至企业时间最短压缩至2个工作日,让常州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即时感受政策暖意。2024年,全市多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