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在确立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后,公交事业从量到质,得到从来未有的提升。而作为利民惠民的公共财政,也以此作为投入重点,2007年公交事业大发展的每一步,都能看到常州财政的厚实支撑。
【城乡一体化管理】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市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公交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
2006年初,我市按照理顺公交管理体制,整合公交资源的目标,将市区186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公交、农工班线的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建设局负责,对原有分散的公交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为此,政府先后投入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整体收购原武进公交公司和越城巴士公司,成建制划归常州公交集团运营。又先后收购武进区、新北区343辆个体中巴运营车辆,并按照2008年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的目标,优化公交网络,实行城乡公交统一管理和运行。至此,常州市公交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公交基础设施】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我市通过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出让金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公交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等公交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民航、铁路、长途车站等交通节点的公交换乘枢纽中心建设,实现多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之间以及与对外交通的有机对接。
2006-2007年,我市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5个、共计1.7万平方米公交回车场;投资4000多万元启动建设6万平方米公交停车保养场;投资1180万元新建247个新型公交候车亭。
仅2007年,公交场站及公交枢纽建设投资预计超过1.6亿元。
在大型新建居住区、商业区、学校、风景区,我市严格要求公交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做到公交配套设施与项目主体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公交停车场地16.04万平方米,平均每台车91.34平方米。
实行公交路权优先是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理念。2006年,首先在常武路新辟8公里公交双向专用车道,建立17对公交专用站台。之后,在城区部分道路设置公交专用车车道,允许公交双向通行。对所有新建城区道路全部设置港湾式公交停车站。2006-2007年,投入2173万元对红绿灯交通信号指挥系统进行改造提升,在10个路口设置了公交左转优先的交通信号。2007年,投入50万元在中心城区设置170个出租车招手站,实行中心城区部分路段出租车定点停靠。创新融资方式,与上海城建合作建设常州高架公路一期项目,着力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2006-2007年,我市投入资金1.3亿元,更新、新购303台欧Ⅲ排放的空调车投入运营,使空调车总量达到557辆,超过全部运营公交车辆的32%,建成区范围36条公交线路上空调车比例达到49%。
积极实行公交车“油改气”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415辆车的“油改气”,建设了2座天然气加气站。2007年又新购65台天然气公交车,天然气公交车总量达到480台,占公交车总量的27.3%。
于2007年5月开工的常州快速公共交通(BRT)一号线,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投运,总投资约3.5亿,常州公交南北快速大通道得以打通。
【公交低票价政策】
去年年初,市长王伟成率团考察北京等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情况后,我市迅速推出《常州市2007年优先发展公交的实施方案》。其中,降低票价、优惠市民成为市民感受最为直接的一条举措。
空调公交车与普通车票价并轨,对25条公交线路全部实行一元票价。之后,又对市区已实行刷卡的62条线路,全部实行持公交IC卡6折优惠乘车,取消公交月票,老年卡实行2折优惠,学生刷卡实行3折优惠。去年7月1日,再新增31条刷卡优惠乘车线路,使优惠乘车客运量占公交总客运量的94%。
公交降低票价导致的政策性亏损,2007年政府投入7000万元补贴。据测算,仅降低票价一项,全年让市民受惠超过8600万元。(财言 益钧)
来源:常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