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央行昨天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而由于大量的流动性注入在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胀压力,因此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
报告认为,从国际、国内周期走势看,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一方面,随着金融部门继续去杠杆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跌态势,国际油价跌破60美元/桶,铜、煤炭以及农产品(行情论坛)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也都大幅下挫。受此影响,我国进口价格涨幅高位减缓,三季度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PPI涨幅也从高位回落至6.6%,而CPI增速更是连续6个月回落。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先行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企业景气指数等也均呈现下行趋势。
报告称,通胀压力缓解为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窗口,因此,可择机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为长期内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基础。
报告表示,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之下,货币政策要防止通货紧缩。央行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与积极财政政策相配合,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但报告同时提醒说,国内劳动力供给可能已接近“刘易斯拐点”,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亦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资源能源价格上升是长期趋势。而且为应对金融危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在未来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因此,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同时,应该努力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