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确立全年财政支农工作重点:一是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按照“三个高于”的财政支农投入政策,重点放在“两高于一确保”,即: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当年预算增幅高于一般预算增幅,当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确保当年财政支农资金实际支出数不低于95%。同时对防洪保安资金、农业重点建设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支农投入政策,认真落实到位。二是扶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三项工程、高效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观光农业、农业标准化等重点专项资金,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从品种、技术、基地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重点扶持,促进主导产业做强做大。积极扶持天目湖生态园等20个代表常州高效农业发展水平的规模化核心示范基地和园区,扶持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效农业“十镇百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继续择优扶持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品牌响、加工能力和劳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扶持品牌农业建设,做强区域、行业优势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地方传统特色优势的品牌农业,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部省名牌产品实施专项奖励。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支持推广一批优质、高效、省工节本先进技术,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培育紧密型、行业龙头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确保完成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5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万人和农民创业培训2500人的培训任务。 严格农民培训工程专项资金管理,确保农民培训专项资金使用到农民头上。组织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照“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要求,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重点建设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5个和“一池三改”户用沼气500户,并在茅山、鬲湖建设2个清洁能源示范区。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县乡河道疏浚、村组河塘整治工程,全市完成123条县乡河道疏浚任务。四是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集中资金重点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全市防汛抗旱能力;组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圩区综合治理、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增加对农村道路、农桥、改水等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增加对土地复垦与整治的投入,保护基本农田。五是加强茅山老区扶贫开发资金、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按照市级财政从2006年起连续三年投入3000万元的安排,对茅山老区14个乡镇进行重点扶持。做好项目的选项、立项工作,扶持项目要体现直接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增收,并督促各地按照1:1比例落实配套资金。明确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市8镇20村现代化新农村示范镇、村和100个居住示范点建设。六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选好、选准项目,实施规模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必须集中连片达到万亩以上;全面实施项目公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保证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完善财政报账制和工程审计,确保项目资金专用高效。七是规范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梳理各类专项资金,加强支农资金整合;规范支农资金分配,对重点支农资金继续实施立项招投标;完善项目评审程序,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建立和完善支农资金项目库;推进实施支农项目责任制;完善支农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实行支农项目竣工审计制,支农重点项目必须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加强支农重点项目跟踪检查,建立跟踪检查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