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创新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强化农业基础性投入,制订吸引“三资”投入农业的激励政策,采取优惠、补助、奖励等措施,广泛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开发农业,缓解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
二是创新多种财政资金相互配合的机制。整合各级支农资源,按照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支农重点,使分散的资金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支农效益。
三是创新管理机制。采用市场手段立项、管理和实施支农项目,把好“三关”:把好立项关,按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设立资金项目内容,发布立项招投标指南,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农业专项资金立项管理;把好资金拨付关,项目一经确定,即与项目实施单位订立项目目标责任书,详细规定项目的实施内容、建设要求、实施进度等,并实施财政报账制;把好监督关,定期开展对支农资金的使用情况等的监督检查,项目竣工后进行工程造价和财务决算审计,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
四是创新公益性项目经营机制。公益性项目建成后,尽快明确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建立管护制度,对中、小型的公益项目采取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落实管理、经营责任,确保项目区农民长期受益。
(农业处供稿)
|